溯溪介紹

從登山運動中獨立出的溯溪(又稱行澗),以沿著溪谷逆流而上,需要視地形而進行技術性攀登,如瀑布或巨石。溯溪一詞的由來應該是來自於日本(沢登り,字面的意思是沿溪谷攀登)。在歐美的登山術語裡,不同於攀岩(Climbing)已經成為另一項專業運動競技,溯溪並沒有被特別獨立出來,專門的溯溪活動也多盛行於日本及台灣,台灣人則將溯溪做字面翻譯成River Tracing。
文章出處: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分享-座標系統差異

你肯定用過地圖,也會看地圖,
不過你可知道地圖的繪製基準是什麼嗎?
這個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吧!
在網路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在這邊跟大家分享。

節錄內容:
舊版與新版軍圖所使用之座標系統,區分為TWD-67,WGS-84,與TWD-97等三種類型,分述如下:

  1. TWD-67座標系統採用1967年大地參考系統橢球體(GRS-67),以南投埔里填之虎子山為大地基準原點,故泛稱為虎子山座標系統,採橫麥卡脫投影(UTM),六度分帶座標
  2. WGS-84座標系統採用1984年世界大地參考系統橢球體(WGS-84),以前美國前海軍導航衛星系統(NNSS)都卜勒參考座標系統NSWC9Z-2之原點為參考定位點,同樣採橫麥卡脫投影(UTM),六度分帶座標
  3. TWD-97座標系統採用1980年大地參考系統橢球體(GRS-80),1997台灣大地基準(Taiean Datum1997,twd-97)係採用(全球地面參考座標IERS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ITRF)所建構之座標系統(非美軍採用之WGS-84)

TWD-97(新國家座標系統)自82年籌建取代原TWD-67(區域性座標系統),於94年2月全面啟用座標系統包含參考橢球體,大地基準,地圖投影,方格等四基本要素近年來隨著空間定位技術的日益精進,多項高精度定位之應用已需要一組定義良好之全球性坐標系統。假定不同空間定位技術所建立之各個資料組能予以綜合分析,並將各組之坐標成果資料合併形成單一之資料組,則此一包含測站坐標與地球定向參數之地形參考系統即可定義完成並視為一個大地應用所需之參考框架。目前最重要之一組參考框架係由IERS(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Service)所提供之ITRF(IERS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

IERS這個組織是由IAU(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與IUGG在1987年所聯合建立的,並在1988年初開始運作。在定義ITRF時是採用一組基本測站所組成之全球網,該類測站之坐標值則必須採用最精確之空間定位技術予以良好之測定。在考慮點位會受地殼變動之影響而產生坐標改變之現象,ITRF除透過一組地面測站坐標值之公佈外,測站坐標變化之速度場量亦會加以提供。

以新的台灣大地基準(TWD97)定義時所使用之一組ITRF系列為例,其稱之為ITRF94,其中各測站分類成A、B、C三個等級,且分別提供其在1993.00時刻之坐標及其相應之速度場。定義ITRF94之全球測站則係分別採用VLBI、SLR、DORIS及GPS所進行觀測之坐標成果資料。ITRF94所依據之基準則係採用下述之定義:

--其原點是SLR與GPS成果資料之加權平均;
--其尺度是VLBI、SLR與GPS成果資料之加權平均;
--其方位與ITRF92在1988.0之時刻相一致;
--其隨時間之變量與NNR-NUVEL1A之地球物理模式相一致。

而當前最新一組之ITRF系列稱之為ITRF2000,由該基準之定義可知,其尺度是VLBI與SLR成果之加權平均,原點則是SLR成果之加權平均,而方位及其速率則是由50個高品質之測點(至少3年之連續觀測、位於板塊穩固區且遠離變形帶、速度場量之誤差優於3mm/y、至少三組成果間之速度場量殘差值小於3mm/y)所決定,其中之方位與ITRF97在1997.0時刻之值相一致,方位速率則與NNR-NUVEL1A相一致。

文章來源:
文政救難小隊-TWD67,TWD97,WGS84座標系統差異

沒有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