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
台灣國際緊急救難隊T.I.E.R - 溯溪常識
溯溪常識
溯溪活動都是在溪谷中進行,因此對於溪谷的小地形學一定要瞭解,才能從地形圖上判讀行進路線途中可能遭遇的狀況。
溪谷的左岸與右岸,是指從上游往下游看的方向時,所見到的地方。
台灣的溪谷多為幼年期地形,落差大,坡度陡峻,狹谷與瀑潭多,溯行的困難度相當高,新手不宜獨自冒險溯行。
溯溪時不是經常要泡在水裏,應該是選擇困難較少,較容易通過的路線前進,要盡量減少泡在水裏的時間,才能避免喪失體溫消耗體力。
理論上所有的困難地形都是可以克服的,但是要計算所付出的代價,包括可能浪費的時間等是否值得去進行。
台灣夏季常有颱風與豪雨,溪谷水量較大,較不適宜長程高山溪谷的溯行。
溯溪使用的裝備,有許多是與攀岩活動所使用者相同的,為因應溪谷濕滑地形,應備溯溪用防滑鞋。攀登困難地形的技術,也有許多是相同的,因此從事溯溪活動也要具備基礎的攀岩技術與裝備。
溯溪活動的危險性很高,溪谷裏到處都是岩石地形,一不小心失足就容易受傷,而且要脫困或進行救援作業都很困難,因此有關溯溪活動的安全須知不宜忽視,其中應該注意的有下列幾點:
‧參加溯溪活動之前,應該研讀有關溯溪技術的書籍,學習各項攀登、溯溪的技術與知識,參加各種訓練講習,做好溯溪活動前的準備。
‧從事溯溪活動,一定要組隊結伴,切忌單獨進入溪谷中,以免發生意外時受困無法脫身。
‧不要在沒有資深經驗者的指導下進行溯溪活動,以免因經驗不足而陷入不自覺的危險困境。隊員中新手的人數不宜超過三分之一以上。
‧每次溯溪活動之前都要做好行前準備計畫,前進路線與臨時撤退方案都要讓每個隊員明瞭,不要臨時起意就去溯溪,應該把詳細的計畫內容備份給留守人知曉。
‧關於溪谷地形的特色與天氣的變化,都要認真研究清楚,一定要熟練使用地圖的技術。
‧有關溯溪活動使用的裝備器材要攜帶足夠,並且熟悉各項器材的使用知識,用具以精簡為宜,不必要的裝備就不要帶,以減輕負擔。
‧溯溪前必須先做暖身操,以避免造成運動傷害,從頭到腳各部位的關節與肌肉都應伸展開來。
‧遵循溯溪三不原則─不貪快、不摸黑、不做超過自身技術能力的動作。
溯溪的計畫
溯溪的計畫一如登山,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溯未曾有人溯過的溪流,更增探險味道,在計畫上更得完善籌備,否則徒增別人負擔,勞師動眾非所願也!
就因為溯溪是如此具挑戰性,從事者多較具能耐始成行,因此溯溪的溪難事件至今仍極少,這當然和溯溪人口較少有關。尤其溯溪的溪難搜救和一般山難有很大的差異,即須具備有全天候的溯溪全才始能駕輕就熟,否則很容易造成二度山難,而溯溪全才的養成絕非一蹴所能成,實不可不慮!溯溪的計畫其步驟如下:
(1)選擇溪流:
郊山、中級山和高山溪流在難易等級上有很大差別,但並非一定成正比,所以選擇溪流,溪谷難易是必須注意的。然對於處女溪要隨時保持探險奮鬥的情致,因溪谷變化的莫測常讓您始料不及的。選定某條溪流後,如是已溯過的可能有溯溪圖或其相關資料可供查閱,心理負擔比較小;如是處女溪在心理上要有所準備,因其溪谷難易未曉。既選定某一條溪後,就得趕緊籌備相關事宜。
(2)隊伍的組成:
生手雖仍不宜超過成員的三分之一,對C級以上溪流或處女溪,還是以老手為主。至於A級溪可邀較多人參與共享一夏之樂。B級溪可讓對溯溪較有興趣者參與藉以提昇技術層次。溪流既選定後,可準此原則決定成員。由於溯溪是很耗力的活動,人多往往速度相形減慢,碰到困難地形更耗時間。因此一般溯溪的探險以五至八人為宜,B級溪可加一倍人數,A級溪為讓參與者更多可至二十多人,再多則因照顧不易反不便,可採分散由不同溪流溯登,唯仍須由有經驗者帶領。
(3)溯登季節考量:
天氣晴雨對溯溪者雖無較大影響,溯溪本來就是要濕,雨來得是否時候並不重要。不過惡劣天氣下,對溯溪圖的描繪有諸多不便和溪谷景觀的不易拍攝。同時由於惡劣天氣常造成溪水暴漲,所描繪的溯溪圖較不客觀,到處是瀑布和深潭,比較下較不宜溯行,不過偶爾選此般溪況,亦可磨練暴漲溪的溯登,以應付未來可能遭遇的突發狀況。大體上溯溪是不分季節的,夏季是最活躍的時期,但得預防或避免颱風,北部或東北部山區溪流可利用此刻出晴日溯登。而東北季風影響下的北部山區長達冬半年的陰雨侵撓,除選其間的短暫出晴溯登外,可往中南部或西南向的溪谷溯行減少季風的影響。
冬季溯行則加強防寒措拖。因此溯登季節和溪流選擇是有密切關係的。例如除夏季外我們盡量不選大屯火山群的北磺溪流域,亦即多雨的冬春天,我們只有轉往南磺溪或雙溪流域,而最難纏的竹子山系溪流也只有選擇夏季放手一搏。
(4)資料的蒐集:
不管有無溯溪圖,先從等高線圖下手,目前從五萬分之一至五千分之一的地圖已開放個人申請。溯郊山溪(含大屯火山群)找大比例尺的五千分之一相片基本圖,中級山溪為一萬分之一圖,高山溪則找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和一萬分之一相片基本圖並用。從地圖去描繪主支流線,以決定溪流等級,再從等高線的疏密去計算可能出現的瀑布或峽谷深潭,總之溯前研究地圖是有其必要的,尤其要將溯行路線及主支流交匯的標高逐一標示,以利高度計作業。此外溯溪圖的蒐集,溯登山峰的步徑、交通、宿營等資料均得齊全,以備溯行和歸程用。
(5)決定路線:
資料蒐集齊全後,再來決定路線,如左右股,攻頂路線和下山路線等,同時要有預備路線(水陸路),以防突發狀況時撤退或轉進用。例如1993年四季溯溪原預溯無明溪上無明山,卻因下溯起點的誤判耽擱一天而提前在次條溪耳無溪上溯至鈴鳴山,雖按原定行程下山,但路線的緊急改變吃足苦頭,尤其未備有耳無溪的一萬分之一地圖,僅用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在作業上研判較費力。
(6)交通問題的解決:
路線決定後,接著就是如何解決交通。溯溪已是很耗體力的活動,若要再繞一大圈山路回到起溯點接車,則體力再好者不出三趟溯行也會累倒。最好的方法就是採接駁方式,定好起溯點和下山處分別置放車輛,由於接駁會多耗一些時間,為免影響溯行請提早出門吧!
(7)溯溪裝備的整理:
按所選定的溪流、成員、路線、季節再去調整溯溪裝備,過多或過少均不理想。
(8)糧食計劃與採購、醫藥品的準備:
溯溪糧食要比登山糧食來的精簡,重質優於量。一天行可攜帶略多的糧食背負訓練,煮個熱湯可祛除寒意。醫藥箱裡要多帶跌打碰傷藥、頭痛腸胃藥和毒蛇、毒蜂急救器等。
(9)溯行人員職務分配:
除正常行政職務分配外,仍需就其專長予以各項職務分配如:溯溪圖的描繪、溪谷攝影、溯登攻擊手、動物和植物的調查、地形地質的研究、人文歷史的探討等,至於宿營及炊事大家一起分工合作吧!
溯溪的執行
按以上步驟計劃後,就得施予執行溯登,裝備的優劣,固可左右執行的成敗,而成員的通力合作可加速溯行的成功。另執行所獲資料如何儘快整理完備歸檔,是不容忽視的。否則即使溯完成千上百的溪流,留得的卻是一片空白,不能造福他人,那又何異於蜻蜓點水式的遊山玩水呢?
溯溪的基礎技術
1、各種繩結的打法:8字結、稱人結、雙套結、義大利半扣、雙重漁人結、水結、普魯斯結等均有其不同場所的用法,而繩索的各類收繩法也是必學的。
2、攀登法:從三點支持到重心的移動即所謂「三點不動一點動」的攀登,各種把手點的應用及攀爬到使用人工攀登,則須循序漸進的。
3、支點的選擇:從現地各種可利用的樹幹、木頭、岩石作支點確保,若無突出物則須使用錨椿或岩楔來當支點,唯應注意其牢固及支點的分散。
4、確保的基本技術:從自身確保、上方確保均須利用確保支點,以及各種制動器如8字環、豬鼻等制動法,最便捷的自攀器自我確保法更須熟練。
5、普魯斯攀登和固定繩的利用:對於近垂直的溪段可採普魯斯攀登,而傾斜的溪段則宜採自攀器攀登。選擇好支點做固定繩以利上述兩法攀登。
6、自行脫出術:包括墜落者和確保者的自行脫出法,在確保過程下墜落,墜落者及確保者視情況自行脫出下降或續上昇。
溯溪的溯行技術
1、河床及巨石堆的溯行:從平坦的溪床到岩石纍纍的巨石堆須調配溯行法,運用步行及岩攀克服。
2、橫渡法:於深潭峽谷處沿岸邊岩壁一步步攀爬橫渡或直接游泳橫渡看溪水量況及水溫度做選擇。
3、瀑布的攀登:瀑布是溪谷的魅力所在,也是須克服的難關,首先留意瀑布踏點及攀爬路線,使用攀岩法確保及攀登,利用特殊的肩車(踩肩法)及拋繩(拋岩錘繩法)兩法克服特殊的地形。
4、高繞法:高繞瀑布是溯溪常用及最便捷省時法,尤其困難地形及危險場所更須採高繞,如何高繞及適當地下切溪谷則是須不斷累積經驗,高繞尤須注意滑落及落石的防備。
5、落石對策:溪谷攀登最怕落石,不管是攀瀑、高繞及岩攀,不經意的落石常教人防不勝防,進入溪谷要養成頭盔不離頭的習慣,豪雨期或颱風過後尤須注意落石的防範。
6、繩索下降的應用:各種繩索下降法,支點的選擇及確認,單索或雙索的運用,繩索的假固定法及繩索如何回收均是研習要點。
7、爬繩及溪流搬運:利用爬繩方法可解決不會泳渡或特殊困難地形。溪流深潭瀑布可利用溪流搬運法解決背包、特殊器材等的背負攀爬。
8、困難徒涉法:對於急流中的橫渡及確保,須做徒涉點的選擇及方法運用。
9、泳渡法:溯溪的溪流及深潭泳渡是常見的,如何藉游泳、背包、救生衣等來泳渡及繩索如何確保均是必研習的。
10、各源頭地形的克服:如茅草箭竹林地、灌木林、堆石谷道,沼澤地形等的克服是須不斷磨 練適應的。
11、路線的選擇:以高繞瀑布和稜線的路線選擇為主,對現地和地形圖要不斷地比對研判,選擇較安全的路線上登才是首要的。
應變方案
擬定溯溪活動計畫時,一定要有緊急撤退路線及應變方案的安排,並將全部詳細資料備份留給擔任留守聯絡的人員,並約定聯絡方式。
‧萬一發生意外事件時,不可慌亂,一定要視情況的輕重緩急,決定繼續前進或撤退中止活動,將傷害減低至最小的程度。
‧溪谷中移動的速度不快,救援隊馳援的效率不高,發生意外時靜待後援不如就地自救來得快,因此行動中要很小心避免發生意外傷害或災難。
‧溪谷中理想的宿營地不多,如果傍晚前找不到適合的宿營地,就要及早考慮野地露宿,絕對不可以摸黑趕路,因為溪谷中高低不平,極容易失足受傷。
‧遇到天氣轉壞時,一定要及早考慮可能因上游下雨引起山洪暴發的危險,對於行進路線與營地的選擇都要考慮到溪水上漲的可能,最好能有撤退路線以防萬一。
‧發生意外災難時,除了就地自力解決外,可以向各地警察派出所報案請求協助,目前的救難體制中,各縣市警察局分局為當地災難事件救難指揮中心。
我們是由一群非常喜歡溯溪、玩水的朋友所組成的小團體,我們幫我們自己起了個名字叫做溯溪趣。
我們希望藉由成立部落格的方式,方便彼此分享、交流、揪團,並且尋找更多有相同興趣的朋友一起參加溯溪這個活動,如果你喜歡溯溪這個活動的話,歡迎您加入我們的活動!
溯溪介紹
從登山運動中獨立出的溯溪(又稱行澗),以沿著溪谷逆流而上,需要視地形而進行技術性攀登,如瀑布或巨石。溯溪一詞的由來應該是來自於日本(沢登り,字面的意思是沿溪谷攀登)。在歐美的登山術語裡,不同於攀岩(Climbing)已經成為另一項專業運動競技,溯溪並沒有被特別獨立出來,專門的溯溪活動也多盛行於日本及台灣,台灣人則將溯溪做字面翻譯成River Tracing。文章出處: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跟大家分享一篇文章。 大家在穿救生衣時,或許會有疑惑, 救生衣需不須要胯下帶? 這是在網路上看到的一篇文章, 供大家參考。 但是我還是建議裝備要穿,就要穿好, 不要讓繩子甩來甩去的, 如果不小心勾到或是讓人踩到, 只是徒增危險而已。 您說是嘛? 轉載文章內...
-
文章來源: 台灣國際緊急救難隊T.I.E.R - 溯溪裝備 溯溪裝備 1、頭盔:保護頭部,降低落石、墜落時頭部衝擊。應採用具有UIAA認證的岩盔。 2、坐式吊帶:採用不影響行進(腳環可調整且可拆式)、不易吸水、且裝備掛環至少3環。 3、梨型保險鉤環(變大D型保險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