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溯溪安全 業者應自律
記者楊宜中/特稿
今年溯溪旺季將屆,仍有愛好溯溪活動的人士憂心,目前仍無強制法令可約束業者雇用合格溯溪教練,顯然,今年也不會有具有強制力的管理辦法管制所有溯溪活動,業者的自律相對重要。
台灣的法令通常無法走在民眾的前方,以溯溪為例,這項新興運動已經風行了數年,但政府單位卻還無法整合相關單位,對這項運動進行強制性的管理,去年花蓮地區曾發生死傷事件,一度引起相關單位重視,認為應設置有強制力的法令,進行有效約束,但今年溯溪季節眼看到來,仍「只聞樓梯響」。
沒有政府單位的介入,今年溯溪運動只能靠「業者的自律」,而業者的自律並沒有標準,例如:天候情況如何的情況下,不能從事溯溪?溪流的溯溪難度分級?何種溪流不能從事溯溪?溯溪活動應由具備何種資格的教練帶隊?一個溯溪活動隊需配置的溯溪教練比例?凡此種種,並非業者說了就算數。
今年花蓮地區溯溪活動,由中華民國水上運動協會培訓出了十六名溯溪教練,總算是跨出了一大步,但這項訓練原預定培養三十名溯溪教練,參與培訓的人數不踴躍,原因仍在於「沒有法令約束業者一定要雇用合格的溯溪教練」!
從事任何行業,無不以營利為最高宗旨,溯溪也不例外,今年溯溪季節將至,在沒有強制力的溯溪管理辦法之前,業者與遊客都應以「安全」為最高指導原則,業者該思考的是永續經營,不讓任何可預見的意外事件壞了商譽,而遊客也應嚴格審視溯溪業者,要求以安全為前題,莫讓歡樂的活動以悲劇收場。
新聞來源:
自由時報 - 維護溯溪安全 業者應自律
我們是由一群非常喜歡溯溪、玩水的朋友所組成的小團體,我們幫我們自己起了個名字叫做溯溪趣。
我們希望藉由成立部落格的方式,方便彼此分享、交流、揪團,並且尋找更多有相同興趣的朋友一起參加溯溪這個活動,如果你喜歡溯溪這個活動的話,歡迎您加入我們的活動!
溯溪介紹
從登山運動中獨立出的溯溪(又稱行澗),以沿著溪谷逆流而上,需要視地形而進行技術性攀登,如瀑布或巨石。溯溪一詞的由來應該是來自於日本(沢登り,字面的意思是沿溪谷攀登)。在歐美的登山術語裡,不同於攀岩(Climbing)已經成為另一項專業運動競技,溯溪並沒有被特別獨立出來,專門的溯溪活動也多盛行於日本及台灣,台灣人則將溯溪做字面翻譯成River Tracing。文章出處: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跟大家分享一篇文章。 大家在穿救生衣時,或許會有疑惑, 救生衣需不須要胯下帶? 這是在網路上看到的一篇文章, 供大家參考。 但是我還是建議裝備要穿,就要穿好, 不要讓繩子甩來甩去的, 如果不小心勾到或是讓人踩到, 只是徒增危險而已。 您說是嘛? 轉載文章內...
-
文章來源: 台灣國際緊急救難隊T.I.E.R - 溯溪裝備 溯溪裝備 1、頭盔:保護頭部,降低落石、墜落時頭部衝擊。應採用具有UIAA認證的岩盔。 2、坐式吊帶:採用不影響行進(腳環可調整且可拆式)、不易吸水、且裝備掛環至少3環。 3、梨型保險鉤環(變大D型保險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