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野溪相遇,只能遠遠的欣賞嗎?可不可以再靠近一點呢?直接走在溪床上,會是什麼樣的感覺?
4/22要來去頭前溪了,
一經有一段時時間沒過去,
不曉得那優美的環境是否依舊。
這是網路上找到的文章,
寫的很好,轉載過來給大家,
最後有提供原文連結,
對原文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點選連結。
原文節錄:
站在小橋上,隊友一個一個直接跳進溪裡,撲通撲通,輪到我了,反正躲不了,就勇敢地跳吧……一躍而下的瞬間,冰涼的溪水將我包圍,沒想到與溪水的第
一次接觸,是這樣刺激的開始。沿著溪往上走,直接踩在水裡,石頭又濕又滑,幸好穿上溯溪鞋可以止滑,不過面對高高低低的石頭,還是跌倒好多次。
走在溪谷裡,和環境距離好近,仔細看,水裡面有和岩石一樣顏色的小魚呢!溯溪教練大師兄說:「在山林裡面,任何生物的存在,都會令人感到很愉快,尊重溪谷裡所有的生靈,感受會變得很深刻。」溪谷是許多生命的家,我們只是經過的客人,靜靜的看,輕輕的走過吧,可別嚇到牠們。
溯溪運動起源於義大利的阿爾卑斯山區,然後在日本蓬勃發展。為了研究台灣,日本人於日治時期,把溯溪技巧帶了進來。台灣山高谷深的天然環境,正是溯溪的天堂,於是溯溪成了深入溪谷的熱門運動。
配合地形的高低落差,工作人員架設了滑降系統,這個系統可以應用在溪谷救難、搬運傷患,只要妥善運用,就能在溪谷中用不同的方式移動。其中,垂降是溯溪的基本功,溯行時用到的機會很高;另外還有攀瀑,這是溯溪過程中屬一屬二的刺激項目。
攀瀑時,我覺得自己好像力爭上游的魚,雙手觸摸岩壁的形狀,用整個身體承受水的力量,這是認識瀑布最直接的方法。整個過程讓人熱血沸騰,突破地形上的危險,也突破自己的內心;不過,得有著安全裝備做確保,才可以放心去冒險。
台灣的地質年輕,溪谷的侵蝕作用很發達,溪流中常會遇見瀑布與深潭,這些地形充滿了力與美,也潛藏許多危險;所以在溪谷中溯行,必須熟悉工具的使用,也必須建立起良好的團隊默契,相互扶持,將發生危險的機率降到最低。
文章來源:
溪谷漫步 - 環境資訊中心